学报编辑部:守正创新 培育特色 提升办刊质量

发布时间:2022-09-07 作者: 访问量:[]


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报编辑部围绕办刊宗旨,坚守“初心”,守正创新,努力培育学报特色,使《学报》由“全、散、小、弱”向特色期刊发展,《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作为社会主义高校的学术期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思想有自由、学术无禁区、出版有纪律”的原则,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为了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制度约束,编辑部制定了《学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理制度》《学报编辑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若干规定》《学报编辑部加强党的建设规定》《学报编辑部政治学习制度》,重新修订了《学报编辑部工作条例》《学报三审三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责,细化了相关规定,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和党建工作提高编辑的政治素养,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意识形态的敏锐性;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编辑的作用,明确政治类和思政类稿件由党员编辑担任责编,把好意识形态关口;三是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分别由责任编辑、副主编和主编进行初审、复审和终审,重点审查意识形态方面有无问题、观点是否正确,另外对文章选题、创新性、学术性、逻辑性、格式与规范等方面进行审核。

二、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水平

自2018年以来,学报编辑部首先改革投稿方式,启用知网投稿系统,所有稿件一律通过系统投稿,编辑个人不再接受任何纸质稿和电子稿,通过系统投稿杜绝人情稿、关系稿;其次,确定了稿件的入围标准,字数在8000字以上,重复率在10%以下;第三,建立了校内外结合的专家动态审稿库;第四,主编亲自担任责编编辑稿件。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基本杜绝了人情稿、关系稿,稿源水平和选稿质量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水平明显提升。2017年以来,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合影响因子从2017年的0.188提升至0.457(2020年数据,影响因子发布滞后),综合影响因子从2017年的0.086提升至0.240(2020年数据),综合总被引、总下载频次、CI学科排序、基金论文比等各项数据均稳中有升。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个刊分析”显示,学报在涵盖学科、稿件质量等办刊要素方面均有提高。近五年来,刊发文章中属于国家级基金项目的论文48篇,其他级别的项目基金论文数近300篇。另外,随着《学报》影响因子的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报》的稿源不断扩大,2018年全年来稿是750篇,2021年是1941篇,2022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230篇;不仅来稿量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有些名校,如华东师大、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博士、教授也向我们投稿。

三、坚持特色立刊,不断培育和凝练《学报》特色

高校学报的特点是“全”“散”“小”“弱”,在专业期刊面前很难有生存空间,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更是寸步难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分析,决定走特色立刊之路,培育和凝练《学报》特色,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以及省教育厅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编辑部决定重点刊发高等教育、教学和基础教育方面的稿子,突出教育特色。为此,编辑部对每期选题进行重点把关,在原来每期通稿会的基础上增加了选题申报会,即在每期出刊前两个月责编报告自己的选题,编辑部统筹后对不合适的予以调整,压缩学科论文,保证教育类稿件的比例。经过持续努力,教育、教学类稿件已经达到70%,基本形成了《学报》的特色,《学报》在高等教育、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思政和基础教育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高地。

四、坚持与时俱进,打造新的传播平台

《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其读者群体本身就是很小众的,如何扩大其服务面向,提高影响力是编辑部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平台优势。

1.期刊数据获主流平台收录。《学报》是知网收录期刊,知网免费提供编辑系统,此外《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建立学报新媒体平台。在已有网站基础上,编辑部建立了“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qlsfxyxb2022),以新媒体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报》影响力。

五、不断提升办刊质量,编校出版水平获业内肯定

2018年以来,《学报》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全国教育院校学报精品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全国教育院校名刊”“山东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等称号。2019年,《学报》被中国社科院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扩展期刊”。在这几年中,编辑部邵文同志荣获全国教育院校学报“妙笔奖”称号,2021年,王京宝同志荣获全国教育院校学报“优秀主编”称号。

总之,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兄弟院校学报相比,与专业学术期刊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风正一帆悬,奋楫新时代”,学报编辑部一班人决心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党委擘画的宏伟蓝图,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为早日把我校《学报》建设成为高水平学术期刊而努力奋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