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师院贡献

发布时间:2022-08-28 作者: 访问量:[]


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020年5月,齐鲁师范学院与我国第一家软件上市企业东软集团签订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共建协议。齐鲁师范学院东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双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响应国家、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的文件精神,在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地服务济南市乃至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1年9月,齐鲁师范学院获批山东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并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两性一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齐鲁文化育人”“武术教育进校园”等办学特色和“新师范为主体、新文科新工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发展新格局。

齐鲁师范学院设有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和校长培训办公室、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5个直接引领山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机构,承担山东省教育厅“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培训504万人次;承担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在山东省的组织实施,培训180万人次;主持教育部在山东省的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建各级专家团队2000余人,建设各类教师培训课程2818学时,汇聚中小学教师课堂实录257909节,包含教案、教学反思、评课等各类资源总量达到400T;承担国家级领航名校长培养、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等基础教育培训项目,三年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510万人次,连续十年承办“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并获评国家“精品项目”,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齐鲁师范学院结合山东省省级教育研修平台和配套的丰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在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全过程的丰富经验与独特优势,以教师能力诊断测评与精准研修、教师大数据建设与教师评价改革为主攻方向,创新“人工智能+教师研修”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以济南市为试点城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高质量研修服务。

齐鲁师范学院作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单位,依据试点内容,联合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合作企业,构建多方协同的体系。明确分工,加强过程性监测,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以校地合作为突破口,以济南市为试点合作单位,借助济南市《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获得地方资金支持,对接济南市教育教学需求,搭建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应用场景,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2021年12月,济南市开展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出资500万元予以资助,对接济南市教育教学需求,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发面向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师的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平台。项目涉及到整个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自适应学习相关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开发、以及实现自适应技术的教育平台功能设计等工作。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载体实现自适应学习的智能教育,即尝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自适应学习中遇到的多种瓶颈问题,最大效率的提升济南市教师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全市老师实现个性化研修,构建教师智能化评价系统,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济南市教育局、齐鲁师范学院、科大讯飞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研发团队,在我校共建智能自适应学习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市教育局支持下,综合运用认知理论、学习理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聚焦智能自适应学习领域进行原创性研发,立足济南市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以及建设智慧教育的需求,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研修、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原创性研发。开发面向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师的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平台,助力济南市成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国示范性城市。

针对智能研修中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怎样实现个性化研修?第二是怎样自动的、实时的、客观的评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齐鲁师范学院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即利用智能机器人来为教师、教育管理部门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的智能服务,共享信息和知识,最大化地做好教育环境里面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项目涉及到整个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自适应学习相关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开发、以及实现自适应技术的教育平台功能设计等工作进展顺利。

齐鲁师范学院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载体实现自适应学习的智能教育,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自适应学习中遇到的多种瓶颈问题,最大效率的提升济南市教师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全市老师实现个性化研修,构建教师智能化评价系统,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最后,将完成研究成果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络平台的融合,实现全省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教育的助推,完成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