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巩固深化省委专项巡视和专项督查的整改工作为契机,全校师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健康平稳、积极向上。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推进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党委中心组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加强系统学习,加强专题交流和研讨,结合实际工作谈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干部师生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开展、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的学习。
(二)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立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三个清单,构建了党委全面领导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定期听取专题汇报、研究工作,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制定26项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性文件,构建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
(三)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制度建设及落实,省属高校中率先实现巡察全覆盖并开展好“回头看”活动。2019年,学校党委成立10个校内巡察组,对全校各二级单位、职能部门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进行专项巡察,在省属高校中率先实现意识形态校内巡察全覆盖。2021年,强化意识形态专项巡视问题整改,部署开展意识形态校内巡察“回头看”工作,着力在解决问题、健全制度机制、落实整改责任上补短板,督促、推动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主动筑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
(四)加强各类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强化内宣外宣工作,推进融媒体建设,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获得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奖、山东高校德育宣传奖、最具行业影响力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卓越宣传奖、融媒传播最具公信力高校、融媒传播优秀引导力高校等荣誉称号。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筑牢课堂主阵地。规范“一会一报”制度管理,纳入到智慧师院流程化管理。实行校园新媒体审核备案制度,加强师生自媒体使用管理,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完善舆情应对处置“八项机制”,健全舆情研判、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发布舆情风险预警,做好舆情应对处置,构建舆情管控体系。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围绕“六个好”建设目标,突出常态化一体推进,设计“五个一”的工作框架,制定“九大行动”推进方案,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建立师生宗教信仰定期排查机制,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加大信教团员的转化处置力度。
(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改革。适应新时代学生工作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工作内容,提升工作内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逐步确立以OBE理念为指导的“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项目,构建“五协同四融合三联动”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激励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紧扣“学在师院”学风育人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学风引领计划”,推进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育人育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体两翼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依法资助、精准资助、资助育人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公寓服务育人质量,扎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今后,学校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